主页 > 我们的工作 > 担当者家园 > 我们都是担当者 >

左敏:做担当者精神传播的践行者
分享到:0
  如果没有左敏先生,或许就没有以担当者为名的公益机构。第一次见到理事长,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做一个公益机构?或许这不是一个好问题,对于今天的企业家来说,商而优则公益已然是一种风尚,我想我会听到千篇一律关于自我情操的陈词,没想到理事长首先提到的是母校厦门大学创办者陈嘉庚先生,“嘉庚先生为何要创办厦门大学”,“厦门大学的精神风气如何”,转而是“担当者三位一体的助学项目”,甚至还提到“捷瑞的清扫学习会”,洋洋洒洒,侃侃而谈,铺天盖地的各种信息奔涌而来,我几乎再也提不出第二个问题。于是,理事长作为演讲者的形象深深印入脑海。
 
  的确,无论理事长走到哪里,他对担当者理念与实践的宣讲总会引人入胜,让听者情不自禁想要去参与或了解。比如,在贵州铜仁学校,给校长和教科院的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,并积极配合与合作。左敏先生天生就具有开拓者的激情,艺术家的浪漫,传播者的光度。作为企业家和商人的左敏是成功的,作为公益践行者的理事长同样精彩。从09年开始就践行公益助学,“班班有个图书角”把专家精选的图书按不同年级送入到班级中,许多公益机构只是把书送到学校,放在图书室,但孩子们却很少有机会接触。还有的公益机构只是募捐图书,其中相当比例并不适合儿童阅读,而担当者不仅仅弥补这些实践中的疏漏,还将图书管理与担当完全结合在一起,让孩子们自己管理图书,民主选举管理员,同时培训管理员。这些已经形成一个可复制的流程,在一个个学校以及项目点运行,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机会去读书,并有效使用。
 
  “班班有个绿化角”与“人人参与清扫道”等项目,更是来自于理事长多年管理企业,游历四方的生命经历。园艺与种植,清扫与清洁,同样是担当,是成长与完善。我们的传统和教育中,太多陷于头脑,而疏于践行。对理事长而言,知道却没有做到就等于不知道。走进一个绿意盎然,生机勃勃,又干净整洁的教室,就仿佛进入一个积极努力又乐于担当的心灵家园。虽然公益助学的对象都是贫困学校,但是助学不仅仅是物质的扶助,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滋养。对每一个孩子来说,倘若能够承担管理图书,种植,清扫等工作,从小体会担当的责任与快乐艰辛,他的一生都会因此受益,积极主动才是改变生命状态的钥匙。因此,理事长以“担当者”为名来命名我们的公益机构。
 
        理事长自己就是一位真正的担当者。在我们的机构中,他不仅仅投入金钱和时间,更是身先士卒地走在最前方。哪里有项目,哪里就有他的身影,以自己的光和热,感动和发动一切可能的力量。理事长经常说:“在公益之路上,无论我们怎样努力,力量都是有限的;要发动更多的人来担当,担当者最重要的是担当精神的传播”。贵州项目中,在理事长的精彩演讲之后,参加图书角捐赠活动的教科院领导决定把更多的教育资源带给学校,厦大EMBA铜仁站的朱老师决定捐赠新的图书角,当场挥毫的书法家表示开学后要来学校教书法,而志愿者们希望以后经常来学校参加活动。所有的相逢都变成关注与参与,这就是担当者的感染力,点燃每个人心中善的力量,让每一个人去担当,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明天就会“苟日新,旬日新,日日新”。

  在担当助学的公益路上,我们的理事长左敏仿佛一团火焰,照亮且点燃一盏盏心灯,又好像一阵阵清风,温煦坚定,将担当者的担当精神四处传播。
 
返回页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