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我们的工作 > 担当者家园 > 我们都是担当者 >

“内聚精气神,外生真善美”
分享到:0


郭昊龙博士简介:
教育学博士,工学硕士。
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,武大开设课程:“教育哲学”、 
“大学之道与中国人的修养”等。
启明学堂创办人。
 
  “内聚精气神,外生真善美”,是郭博士的座右铭;作为教育者,“既要仰望星空,又要脚踏实地”,把“生命”作为永久的课题。
  担当者非常荣幸能够邀请郭博士作为担当者专家委员会的专家,让郭博士的气质和精神影响和感染更多的乡村教师和孩子,把传统文化的精粹带入乡村校园,也把教育的理念和精神传递给乡村学校。
 

下面是编者根据视频整理的郭博士讲话。
 
  “今天,我们所学的东西要有身心的体证和转化,道家和儒家都是如此,人生就是这样一个“积精累气”的过程,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我们的学习总是找捷径,但是真正的捷径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,用心做,每一遍都是不一样的。”
 
  小编想说:担当者的清扫也是简单的事情,如果重复做,天天做,把清洁和有序内化到自己的内心,会有什么样的力量呢?所谓“一屋不扫,何以扫天下”。
 
 
  “真正的人文教育是要关注自己的生命本质,让头脑从属于心灵,今天我们的学习都是用头脑来指挥心灵,搞错了,是用心灵来指挥头脑,她永远是统帅的,“三军不可夺帅,匹夫不可夺志”。要倾听内在的感受,这是他自己真正的老师。
  真正的好老师无非是帮孩子开启内在本来具有的潜质,让他聆听内在的声音,让他扩充内在的标准。”
 
  “教育最根本的是是培养”人才”。首先是“人”,其次是“才”。“人”是“本”。
  “人”最核心的是“心性”。所谓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”,那么明德就是心性光明,内在的觉知和潜质开发出来,人有了这种主动性,积极性,创造性,有了内在的自觉感和使命感,他就被唤醒,这是教育中最核心的东西。教育不是教授方法,而是唤醒孩子内在的东西。”
 
 
  编者有感:“担当”也是“明德”的一部分,主动,积极,创造,内在自觉和使命,有了“担当”,方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质,也会更趋向心性的光明。
 
  “今天教育的问题在于没有信仰层面的东西来帮他指引方向,只在地面层面摸爬滚打,就是没有仰望星空,所以我们需要仰望星空。可是还有一点要“脚踏实地“。就是踏到我们内在的生活当中,你在你的工作中要落地,在生活中也要落地。
  教育还是逃不出传统的“内圣外王”,“内圣”做内证的功夫,“外王”要接触社会,要“修齐治平”,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。不要急,慢慢做。”
 
  “你最大的课题就是生命的课题,还有比这更重要的课题吗?教育是长远的,要看得远,你的眼光决定你的发展。”
返回页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