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一切从心而发】
小时候,我母亲曾这样教育我:树从根发,人从心生。有根才能生长,有心才能强大。
善心是根本。没有善心的人,不能坚定自己的信仰和原则,容易随波逐流。
【动机决定结果】
《圣经》里有这么一段话:
“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,并天使的话语,却没有爱,我就成了鸣的锣,响的钹一般。
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,也明白各样的奥秘,各样的知识,而且有全备的信,叫我能够移山,却没有爱,我就算不得什么。
我若将所有的都周济穷人,又舍己身叫人焚烧,却没有爱,仍然与我无益。”
最后一句,尤其值得反复思考。“周济穷人”和“舍己身叫人焚烧”的动机如果不是爱,那这样的行为就不是真的爱。没有爱心的救济,永远只能是救济和救急。这个社会要发展,需要有一股爱的暖流,当“无力者都有力,有力者都有了爱”时,自然自发的善行就会充满社会。我们不需要有人出来天天倡导和号召做公益做慈善,因为这些行为都是从心底自发形成,已经成为日常行为习惯,我们习惯了去爱人,习惯了互帮互助,习惯快乐积极地生活。
相反,没有善心的善行在某种程度上则是阻碍了社会的发展。
【善心是因,善行是果】
善行是善心的明证和实践。
善心越浓厚,自发的善行就会越多。
善行越多,心才会越有生命力和力量。
存好心,做好事。担当者助学中心的目标是让乡村的孩子都能读到好的课外书。此谓“存好心”。围绕这样一个目标,我们除了为孩子们在班级里建立图书角外,我们还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。我们用心去和孩子相处,用心去引导他们爱上阅读,用心让他们感受到爱。这就是“做好事”。试想,如果担当者没有“存好心”,我们这些活动的效果还能是这样吗?
德国志愿者卢安克在接受柴静采访的时候曾说到:当他们(学生)发现了你是别有目的的时候,他们是不会接受你的,孩子就是这样特别。
担当者要永远怀有担当、包容之心,去关爱社会,去担当责任。这样才能被大众所接受。